黄冈师院校史馆 微讲解
当前讲解:

第四部分 奋进1999-2015
5_12


主动适应,对接需求,不断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与水平

――我校省级科研平台服务黄冈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展示


履行现代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职能,充分发挥地方高校自身优势与特色,我校科学研究工作主动适应黄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瞄准和对接地方需求,不断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与水平。近年来,学校先后组建了大别山特色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经济林木种质改良与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催化材料制备及应用重点实验室、鄂东教育与文化研究中心、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中心、黄梅戏艺术研究中心以及大别山旅游经济文化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这些科研平台的建设和运行,体现了学校履行地方高校服务社会职能,以及适应引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觉意识。各个科研平台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研究和咨询服务活动,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和科研实力,进而为学校提升整体办学实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大别山特色资源开发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提升开发大别山特色资源的能力。

大别山特色资源开发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是2012年湖北省首批设立的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培育)。中心由黄冈师范学院牵头,华中农业大学和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作为核心协同单位,联合湖北楚天舒药业有限公司等4家企事业单位共同组建的协同创新体。中心以大别山地区具有一定经济开发价值的地域性特色的林果蔬花药类植物资源为对象,以服务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有效汇聚各种创新要素和资源,致力于提升大别山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前沿领域协同创新能力和水平,为大别山革命老区试验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

中心实行管理委员会领导、专家咨询委员会指导下的主任负责制。下设特色资源品种改良与良种繁育、特色资源绿色栽培技术集成与病虫害防治、特色资源挖掘与功能产品开发和特色资源产品产业化与环境评价四个创新平台。根据平台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组建创新团队,创新团队实行PI负责制。

二是经济林木种质改良与资源综合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搭建湖北省林业科学技术高层次研究平台。

经济林木种质改良与资源综合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于2010年12月由湖北省科技厅批准立项建设,2013年11月通过验收评估。是湖北省唯一的经济林学科省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由黄冈师范学院牵头,联合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共同建设。实验室紧紧围绕湖北省尤其是大别山地区林业科技和林业生产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推广,服务地区现代林业发展和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建设成为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富有区域特色和优势的省级重点实验室。

近年来,实验室围绕大别山地区重要经济林木生产中的重大科学问题进行攻关,承担纵向科研项目4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25项,发表中文核心以上论文156篇,其中SCI论文36篇,11项成果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9项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在国家项目和产学研合作项目的支持下,建设重要经济林木良种繁育基地2000万亩,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大别山地区脱贫致富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是催化材料制备及应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助力黄冈医药化工产业发展。

“催化材料制备及应用”实验室是2013年12月经湖北省科技厅批准立项建设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结合鄂东地区的资源优势和湖北省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围绕金属及金属氧化物催化材料、有机金属催化材料、固体酸碱催化材料等三个方向开展研究工作。实验室现有专职科研/教学人员32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2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2人,留学归国人员4人。其中湖北省百人计划1人,楚天学者3人,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1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7人。实验室现有相对集中的教学、科研及其它配套用房3000平米,拥有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离子色谱仪、气相质谱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大型仪器设备,总价值1800余万元。五年来,实验室成员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省部级项目22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J. Am. Chem. Soc., Chem. Commun., Chem.-Eur. J., J. Mater. Chem., J. Phys. Chem., Inorg. Chem., Electrochem. Commun., J. Power Source公开发表研究论文321篇,其中被SCI收录108篇,出版著作、教材12部;申请国家专利45项,授权18项;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浙江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二等奖等省部级科研奖6项。

四是鄂东教育与文化研究中心,打造黄冈教育与文化研究高地。

鄂东教育与文化研究中心是湖北省高校优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心坚持服务黄冈基础教育的根本方向,以黄冈优秀教育品牌研究,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研究和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为主题,以黄冈教育改革论坛为平台,以黄冈市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联盟为载体,以政府、高校和中小学三方合作为抓手,深入推进区域教育改革创新发展。中心自觉履行大学文化传承创新职能,坚持为地方文化建设和事业发展服务,积极参与、引领鄂东地方文化历史研究,取得了多方面的重要成果和重大进展。

五是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中心,传承红色文化的阵地,服务老区发展的智库。

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中心是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下设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应用研究、大别山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大别山红色文化与党建理论研究、大别山红色文化与民族精神研究四个研究方向,建有大别山革命人物研究所、大别山红色文化图书资料室、电子信息网站、教授博士研究室。立项建设以来,中心紧密结合国家及湖北省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的实际情况,以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学科为基础,以大别山红色文化为研究对象,以大别山革命史及其相关资源为研究线索,以大别山红色文化的生成、衍扩为研究主轴,重点探讨大别山红色文化在我国区域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学科建设、科研人才培养以及科研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中的主要地位与突出作用。

六是黄梅戏艺术研究中心,为“把黄梅戏请回娘家”提供学术支撑。

黄冈师范学院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为创新、繁荣黄梅戏戏曲文化服务,于2009年建立了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黄梅戏艺术研究中心”。中心集聚了一批校内外研究人员,开展黄梅戏声腔及其发展、黄梅戏表演、黄梅戏剧目及起源等三个方向的研究。中心注重黄梅戏音乐研究,力求从“乐本体”方位探寻黄梅戏的艺术个性和本质特征;同时侧重研究湖北黄梅戏,力图为湖北文化资源开发和当代文化发展提供学术支持。经过几年的努力,中心共出版黄梅戏研究专著7部,发表了一批黄梅戏研究学术论文,完成了多项黄梅戏研究项目,其中省部级研究项目5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1项,搜集整理了黄梅戏的大批剧本、乐谱和光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术研究活动,为实现湖北省“把黄梅戏请回娘家”的文化战略积极探索,作出了较大贡献。

七是大别山旅游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服务大别山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库”和“智囊团”。


下图分别是:

协同创新体签订合作协议

聘请邓子新院士为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

召开建设工作汇报会

组织结构图

首批PI聘任仪式


湖北省科技厅副厅长郑春白考察重点实验室

黄冈市委书记刘雪荣、市长陈安丽考察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评估验收

湖北省林木良种“鄂油81号”、“鄂柏1号”、“鄂柏2号”、“阳丰”和“契可特”


与黄冈市药检所联合成立检测中心

科技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奖

丙基咪唑专利证书

与湖北李时珍药业开展校企合作


黄冈教育改革论坛

黄冈市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联盟成立

黄冈教育改革论坛(2013)年会论文集

中心与黄州区文化局联合主办的《文峰黄州》杂志

中心发起成立黄冈市遗爱湖文化创新与发展研究会

中心成员方正博士文章被黄冈市文化局举办的《领导参考》转载


中心研究成果

中心学术委员会年会

中心学术活动

中心成员参加红色文化学术会议


音乐学院学生在国家大剧院参加大型黄梅戏史诗《东坡》演出

黄梅戏专场演出

中心表演理论方向带头人――――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张辉

邀请黄梅戏作曲家陈精耕先生来校讲座

中心搜集整理的黄梅戏影像资料


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重要批示

中心研究成果获得肯定

中心开展校企合作

中心定期举行学术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