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练方向、凸显特色,学科建设稳步推进
一是学科建设持续推进。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学科建设坚持循序渐进,特色发展,制定和实施了传统学科做强,优势学科做精,特色学科做亮,需求学科做大的学科建设发展思路与策略。
二是学科平台建设初显成效。我校现有2个省级重点学科和3个重点(培育)学科。
省级重点学科包括:农业资源与环境和教育学学科研究方向。
省级重点培育学科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应用经济学和戏剧与影视学。
农业资源与环境是在原“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学科基础上,2012年批准立项建设的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学科坚持针对鄂东特殊区位优势和特色农林特产品资源优势,谋求鄂东农林特产品的产业化和市场化,促进鄂东地区“三农”建设,积极开展应用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研究,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中形成了植物代谢调控与种质资源改良、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林特资源产品开发、农业水土环境监测与生态修复4个稳定的特色研究方向。学科拥有经济林木种质改良与资源综合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大别山特色资源开发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生物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专业学位硕士(领域):学科教学?生物等省级教学科研平台。
教育学学科研究方向稳定,形成了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农村教育等四个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其中课程与教学论主要研究教师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课程改革。高等教育学主要研究地方院校发展与转型;现代教育技术学主要研究鄂东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农村教育主要研究农村教师教育、农村教育文化。学科成员结构合理,现有成员32人。其中博士12人;教授13人、副教授6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1人;享受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学科拥有3个国家级平台,4个省级平台。3个国家级平台:教育技术学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2008年),教育技术学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3年),媒体传播实验教学国家级示范中心(2013年)。4个省级平台:教育学湖北省省级精品课程(2006年),教育技术学湖北省省级品牌专业(2007年),CAI课件设计与开发省级精品课程(2008年),“鄂东教育与文化研究中心”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08年)。
省级重点培育学科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应用经济学和戏剧与影视学。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经多年发展,形成了4个稳定的学术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与鄂东地方文史研究”方向,重点研究“诸子学”,侧重对鄂东历史文化名人的珍稀文献资料收集、整理、研究,发掘拓展其文化内涵。“文艺学与地方文艺研究”方向,侧重基础文艺理论现代转型研究,以及黄冈地方文艺理论家和民间文艺遗产的发掘整理研究。“汉语言文字学与鄂东方言研究”方向,侧重古今汉语词汇语法和鄂东方言语法研究,延及楚语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与湖北作家研究”方向,重点研究黄冈乃至湖北现当代作家作品。4个方向既凸显了学术研究的前沿性,又彰显了地方特色。
应用经济学学科以鄂东地方经济研究为基点,以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大别山旅游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大别山特色资源开发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为依托,以区域经济学、国际贸易学、产业经济学等相关学科为支撑,经过1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形成鄂东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鄂东地区特色农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研究、大别山旅游经济及旅游产业化研究、经济系统优化与分析等四个相对稳定的方向,拥有国际经济与贸易省级教学团队、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与创业实践中心,成为“楚天学者”和“黄州学者”设岗学科,在鄂东区域经济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打造了学科地域特色。
戏剧与影视学学科以国家级“媒体与艺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黄梅戏艺术研究中心”和省级精品课程《器乐》、《影视作品分析》为依托,以音乐学、音乐表演、文化产业管理、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等专业为支撑,是由我校音乐学院和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建设的艺术类一级学科。学科有四个极具地方特色的研究方向:黄梅戏艺术研究、鄂东民间音乐与地方戏曲研究、鄂东红色文化与影视传播研究、鄂东戏曲文化及产业化研究等。
下图分别是:
重点学科建设与发展情况汇报会
学科建设大会
重点学科建设工作会
校级重点学科评审会